显微镜的镜检方法介绍
一、明视野观察法
明视野镜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镜检方式,广泛应用于病理、检验,用于观察被染色的切片,所有显微镜均能完成此功能。
二、暗视野观察法
暗视野实际是暗场照明法。它的特点和明视野不同,不直接观察到照明的光线,而观察到的是被检物体反射或衍射的光线。因此,视场成为黑暗的背景,而被检物体则呈现明亮的象。
暗视野的原理是根据光学上的丁道尔现象,微尘在强光直射通过的情况下,人眼不能观察,这是因为强光绕射造成的。若把光线斜射它,由于光的反射,微粒似乎增大了体积,为人眼可见。
暗视野观察所需要的特殊附件是暗视野聚光镜。它的特点是不让光束由下至上的通过被检物体,而是将光线改变途径,使其斜射向被检物体,使照明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,利用被检物体表面反射或衍射光形成的明亮图象。暗视野观察的分辨率远高于明视野观察,最高达0.02—0.004微米。
三、相差(衬)镜检法
在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过程中,相差镜检术的发明成功,是近代显微镜技术中的重要成就。我们知道,人眼只能区分光波的波长(颜色)和振幅(亮度),对于无色通明的生物标本,当光线通过时,波长和振幅变化不大,在明场观察时很难观察到标本。
相差显微镜利用被检物体的光程之差进行镜检,也就是有效地利用光的干涉现象,将人眼不可分辨的相位差变为可分辨的振幅差,即使是无色透明的物质也可成为清晰可见。这大大便利了活体细胞的观察,因此相差镜检法广泛应用于倒置显微镜。
四、微分干涉镜检法
微分干涉镜检法出现于1960年代,它不仅能观察无色透明的物体,而且图象呈现出浮雕壮的立体感,并具有相衬镜检术所不能达到的某些优点,观察效果更为逼真。
五、偏光镜检法
偏光镜检法是鉴定物质细微结构光学性质的一种方法。凡具有双折射的物质,在偏光照射下就能分辨的清楚,当然这些物质也可用染色发来进行观察,但有些则不可能,而必须利用偏光镜检法。利用偏光原理制造出偏光显微镜,其特点就是将普通光改变为偏光进行镜检的方法,以鉴别某一物质是单折射(各向同行)或双折射性(各向异性)。 双折射性是晶体的基本特性。因此,偏光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在矿物,化学等领域。在生物学和植物学也有应用。
六、浮雕相衬镜检法
其原理就是斜射光照射到标本产生折射、衍射,光线通过物镜光密度梯度调节器产生不同阴影,从而使透明标本表面产生明暗差异,增加观察对比度。此方法介于相差法和微分干涉法之间。
其特点为提高未染色标本的可见性和对比度;图象显示阴影或近似三维结构而不会产生光晕;可检测双折射物质(岩石切片、水晶、骨头) ;可检测玻璃,塑料等培养皿中的细胞,器官和组织;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可以设计的更长;浮雕相衬镜物镜也可用于明场,暗场和荧光观察
七、荧光镜检法
荧光镜检法是用短波长的光线照射用荧光素染色过的被检物体,使之受激发后而产生长波长的荧光,然后观察。
其优点为检出能力高(放大作用); 对细胞的刺激小(可以活体染色);能进行多重染色。
用途为物体构造的观察——荧光素;荧光的有无、色调比较进行物质判别——抗体荧光等;发荧光量的测定对物质定性、定量分析。